邊種魚最有營養 三文魚定吞拿魚?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6/04/20 16:11

最後更新: 2016/08/02 18:40

分享:

分享:

日本人平坂寛在博客Monsters Pro Shop發帖,指他去年在香港新界北的梧桐河釣到一尾長達110厘米的巨型塘虱,惟該魚的消化道內全是黑泥,相信魚把紅蟲連泥一起吞下去。

到底哪些魚適合進食得來又健康?  TOPick訪問了香港海鮮聯合會主席李彩華,並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拆解進食魚之謎:

相片來源: 博客Monsters Pro Shop

1. 魚平日吃泥多? 

李彩華表示,塘虱是淡水魚,在新界北的梧桐河釣到不出奇,亦可能吃到河流中的泥土及紅蟲,不過,它過濾後會把泥吐出,至於為什麼該魚的消化道內全是黑泥,他則指因塘虱的口很大,釣到時或未能及時將泥土吐出。

一般而言,在池塘或河流長大的淡水魚,都是會吃泥土中的天然蟲、微生物或是「大魚食細魚」,「見什麼就吃什麼」,故市民只要徹底煮熟、不吃魚類內臟就沒有健康風險。

2. 哪些魚較乾淨? 

李彩華指出,深海魚食到泥土的機會不大,除非是拖網捕捉,污染物也較少;在水面上游水的淡水魚,例如鯇魚,因較少觸及海底中的泥土,也少吃泥土。

大部份魚都乾淨,不會藏在泥底。

3. 比三文魚更健康的是魚種是什麼? 

相片來源: 食物安全中心

從上表可見,油脂較多的黃花魚,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等奧米加-3脂肪酸含量最高,達21克。三文魚排第二,奧米加-3脂肪酸含量為19克。

奧米加-3脂肪酸有助預防冠心病及中風,而且有利於胎兒的腦神經發育。鈣質和維他命D是牙齒和骨骼健康生長的必要元素。而碘質則是製造甲狀腺激素的必需營養素,人體缺乏碘質可引致甲狀腺腫(俗稱“大頸泡”)和發育遲緩。

雖然我們在吃魚同時也攝入了魚體內的二噁英、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和汞等污染物,但食物安全中心以往的研究已確定本港市民健康受食物中二噁英和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包括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影響的機會不大。此外,不少海外研究均指魚類體內的這些污染物含量近年來有所下降。

4. 哪些魚類不適合孕婦、計劃懷孕的婦女和幼童進食?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有些捕獵性魚類的重金屬甲基汞風險超過其奧米加-3 脂肪酸(DHA 和 EPA)的益處,孕婦如經常進食這些魚,或可導致胎兒日後的智商較低。此外,幼童的腦部仍在發育中,比成人更易受甲基汞影響,甲基汞可造成幼童智力下降。

捕獵性魚類包括大王馬鮫魚、大眼吞拿魚、金目鯛、長鰭吞拿魚、單帶海緋鯉、秋姑、鬚哥、黃鰭吞拿魚、旗魚、劍魚、橘棘鯛、藍鰭吞拿魚和鯊魚 ,皆不適合孕婦、計劃懷孕的婦女和幼童進食。

5. 不可吃淡水魚生?

淡水魚生比海魚更危險。TOPick早前報道,因為淡水魚充斥中華肝吸蟲,國際研究已定性進食淡水魚生染病的風險比海魚更高 ,故香港可售三文魚生,但禁售中式魚生(淡水魚生)。

超過100種淡水魚可感染到中華肝吸蟲,當中主要為鯉科魚類,例如鯇魚。感染小量中華肝吸蟲可全無症狀或只出現輕微症狀,但感染大量中華肝吸蟲則會令患者受到長期嚴重感染,引致食慾不振、腹瀉和發燒。

中華肝吸蟲亦會造成膽管梗阻和肝硬化,嚴重者可造成慢性黃疸,繼而較容易出現膽管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更已把中華肝吸蟲列為 「會令人患癌」。

不過,港大生物科學學院教授梁美儀指出,只有進食未經煮熟的鯇魚片,才會感染感中華肝吸蟲,若徹底煮熟是不會染病的。

淡水魚片含大量肝吸蟲,生食風險比海魚更高。(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6. 市民吃魚時應注意什麼? 

  • 消費者應確保淡水魚徹底煮熟,特別是火鍋或粥品中的淡水魚。
     
  • 減少進食珊瑚魚,尤其超過3斤的大海魚, 避免中雪卡毒。
     
  • 市民應保持均衡及多元化的飲食,而進食多種魚類是健康飲食的重要部分。
     
  • 歐洲食物安全局報告,孕婦每星期吃一至兩份,最多三至四份(相當於150至600克)魚類等海產,孩子的神經系統機能發展更佳。